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初发心在浦东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註冊
搜索
查看: 1714|回复: 0

静思妙莲华 如来圆觉智度小机(546)2015-04-17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帖子

100

积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00
发表于 2015-4-16 22:17:4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【静思妙莲华】如来圆觉智度小机

2015-04-16 静思慈济大良福田

静思晨语-静思妙莲华第546集
《法华经譬喻品第三》
如来圆觉智度小机
20150417

如来圆觉大智慧,
具足慈悲真谛理,
顽童愚蒙燃火种,
四面火起不惊怖。


⊙【舍利弗!是长者作是思惟:我身手有力,当以衣裓、若以几案、从舍出之。】《法华经譬喻品第三》

⊙智断二德:照了真理曰智德,断尽烦恼曰断德,即菩提与涅盘。

⊙衣裓:西竺盛华之具,可护幼小童孺以出于火宅,喻度下根。

⊙几案:小几,置物小安;案广,置物则大安。可佐少壮登陟以逃于火地,喻度中根。

⊙若我以智慧,但以神通力,智慧力宣说,知见力无畏等,令众生出三界宅、离四倒、明五蕴舍。故云从舍出之。

⊙复更思惟明一乘法大,而受法机小,喻一门狭小。

⊙执着四倒五蕴,因之法门难通,故云:其门狭小。

【如来圆觉大智慧,具足慈悲真谛理,顽童愚蒙燃火种,四面火起不惊怖。】
如来智慧圆满,三觉具足──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;具足了慈悲,了解了真谛理。但是我们凡夫好像顽童愚昧,一直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道理,也不想要受教。不受教的顽童,就不断惹祸生非,不知道周围的环境危险,所以不惊不怖,这和我们众生不是一样吗?
佛陀像世间的慈父,他的道德已经具足了,学德也完成了,这种道理、德行,人格者是这么的完全,但是偏偏在这个大宅的眷属、诸子,要如何教呢?因为大宅的眷属各人有各人的习气,诸子又没有很认真,这位慈父担心、无奈,却不愿意放弃。所以妙权设教,用权巧方便来设法教育。
佛陀在世时,阿难是最亲近佛的一位弟子。有一次,阿难的背上长了一颗痈疮,很痛,已经化脓了,非开刀不可。
佛陀就向这位医师说:【你放心帮他开刀,我会跟阿难说话来移转注意力。】佛陀就用平时说话的语调向阿难说:【阿难,学佛要及时,觉悟的因缘自己要把握,想要觉悟,唯有六根专注一境。身坐在这里,眼根、耳根要及时集中运用。】
阿难专注的听啊听,不知不觉中,医生已经割开痈疮,把脓全都吸出来了,一切都很顺利。佛陀就问阿难说:【阿难,会痛吗?】阿难回答:【我一点都都不觉得痛,没感觉有人为我处理背部的痈疮。】
佛陀向比丘们说:【听法要专心。就像阿难身上有病痛,一念心专注在佛法上,这个治疗身体的病痛就过去了,而且也佛法入心,真谛理入心,慧命增长。】这是阿难治病,佛陀用法来治疗他的心,转移他的注意力,将身体的病痛转为闻法的心理。所以说,精神集中,佛法入心。
二三天前,济航从马来西亚回来精舍,在座谈中,说到一位年轻人诚益的身世。他说:诚益一出生就畸形,没有两只手。父亲、母亲看到孩子这样,就把他丢掉了。另外一对夫妻不忍心,就把他捡回家抚养。孩子慢慢长大了,和一般的孩子一样去读书,从小学而中学、而高中,不过少了二只手,心理难免就有自卑感。
一直到读大学之前的一个因缘,慈济人为他申请助学金,时时勉励他。这个孩子书读得很好,也读到大学,但是也会担心毕业后要到哪里工作?济航就告诉他,毕业之后不必担心,就来慈济分会工作。他很欢喜,心安了,一毕业就到分会报到。他读信息系,分会的信息计算机部分就由他负责。不论是人文真善美志工所拍的图档输入计算机里,或是摄影需要剪接,都是靠着他二只脚剪接,连文字记录都是他在做。
那次他回来精舍,我就问:【你有在"晨钟起熏法香"吗?】他赶紧站起来,来到我的面前,说:【我回去会认真。】【好,和师父有约,回去认真,法要入心。】果然很听话,回去后每天早上都和大家早课、听法。不过,师父开始说【诸位同修】,他就开始打瞌睡了,一直到【多用心】就醒了。他很懊恼,因为听不懂师父说的台语,所以打瞌睡了。
要如何听懂台语?他说,将全部的精神专注在耳朵上。有一天,耳根忽然间【啵】一声,从此师父说的话他都听得懂了。
还有,那天师父说【三觉圆满】,听懂台语的人写笔记时就写【三角】。读书会在分享【你的三觉是什么?】
他就画给诚益看,诚益就对他说:【师父说的不是这样的"三角",是"三觉"。】他也是写笔记,他用二只脚写笔记,每句话他都完全写进去,将他的笔记拿出来,是【三觉】。
说他有什么欠缺吗?没有欠缺,六根完具。虽然没有二只手,不过他的二只脚万能。济航告诉我:【他的笔记写得比其他人用手写的还要工整、整齐。每句话他都听进去。很奇怪,只有师父的台语听得懂,别人的台语听不懂。】
想,这就是不可思议!但也不奇怪。相信佛所说的法,就是你的心专注,精神合一,用很诚意的心来接受佛法,句句都入心。
若是像顽童愚蒙,一直很调皮、顽固,随自己的心玩耍,所教导的都听不进去。像这样,不管四面的灾难开始,还是不怕。所以大宅的长者担心,要用什么方法能让人人接受法,能够法入心,也能法在行为中。这是佛陀的用心。
前面的经文说,【舍利弗!是长者作是思惟:我身手有力,当以衣裓、若以几案、从舍出之。】
【思惟】就是很用心。【我身手有力】。昨天说过了,【身】是慈悲,【手】是智慧,以【身手有力】表达悲智。心要如何护念众生,双手能拔苦就是智慧、慈悲。应该要用什么方法?下面就说,【当以衣裓、若以几案、从舍出之。】

⊙衣裓:西竺盛华之具,可护幼小童孺以出于火宅,喻度下根。

【衣裓】在西竺(编按:印度古称【竺】)是一种用来装盛花,用布做的小器具,叫做【衣裓】。用来【护幼小童孺】,比较幼小的孩子,能用这个东西保护着。这是譬喻度化对法认识较浅、下根机的人。

⊙几案:小几,置物小安;案广,置物则大安。可佐少壮登陟以逃于火地,喻度中根。

【几案】。【几】就是小几,像我们的茶几一样,桌子小小的,或是托盘,放装饰物的东西。这些都只能放较小的东西,所以小几置小物叫做小安,喻度小根。
【案】就是大桌子。桌子比较大,就能在桌上办事也能载重物,所以【置物则大安】。这是譬喻能帮助少壮,即青少年能够【登陟以逃于火宅】,喻度中根。
从门若逃不出去,是不是用桌子迭高一点,思考如何来脱离火宅。这是一种譬喻,对小根、中根的人,佛陀要很用心。而若上根大器的人,他闻法就能接受、就能了解了。但是担心中、下根机的人,虽然有听法,却还没有办法很入心。

⊙若我以智慧,但以神通力,智慧力宣说,知见力无畏等,令众生出三界宅、离四倒、明五蕴舍。故云从舍出之。

所以佛就说,【若我以智慧,但以神通力,智慧力宣说,知见力无畏等】。就是用智慧、用神通的方式,光用说话的力量,希望人人来接受,期待人人将佛陀所说的法能入心,【令众生出三界宅、离四倒、明五蕴舍】。
【三界宅】,大家应该很熟悉了,【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】譬喻天地之间如大宅,众生的欲念缘着外面的色境,从内心起了贪念、烦恼等等。
【离四倒】,四种颠倒,执着以为世间有常、乐、我、净。大家要正确了解人生无常,世间苦难偏多,有什么是快乐呢?要观身不净,一切都是不干净。这四项我们真的是要好好自我警惕。
【五蕴】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这五蕴炽盛。识,就是从外面的色、受、想、行,入【识】来。用六根,缘外面的六尘境,而入心里的感受,内心不断的思惟,向外去造作很多的业力,这些善恶业种再收纳回来,藏在我们的第八识之中。所以,我们常常说,法要用心听进去。
【五蕴】,我们要很清楚了解。所以佛口说法,我们要用心闻法。就像阿难,虽然背上生痈疮是那么痛苦,佛陀:【来,医生你用心帮他治疗,我让阿难转移注意力,集中精神在佛法中。】果然手术成功,阿难背部的痈疮好了,法入心了。这也是一个方法。
【故云从舍出之】。所以说来,用这样说法,希望下根机、中根机的人听得进去,能了解。

⊙复更思惟明一乘法大,而受法机小,喻一门狭小。

【复更思惟明一乘法大】。再思惟,先从火宅出来,但是,还要再让他们更上一层楼。【一乘】指一乘大法,这个法很大,但是根机很小的人,这个法无法入。为什么?因为根机小,执着四倒、五蕴,这样的人烦恼还很多,让法无法入他的心。

⊙执着四倒五蕴,因之法门难通,故云:其门狭小。

因为他的烦恼大、心门小,所以大法无法入心门,只想独善其身,不想要兼利他人。这就是根机小,烦恼很多,心门很小,大法无法进入,法门难通。要通过这个法之门,就不通了,所以就【其门狭小】。
我们要如何开启心门来接受大法,不要让我们的烦恼那么的多?烦恼比法还大,当然法就无法入心;烦恼若大,心门就小。所以我们要将烦恼抛开,不要阻碍心门,才有办法将法接纳进来。所以各位菩萨,学佛必定要法入心,不然我们要如何能学得与佛同等的三觉圆满呢?这是我们要时时多用心。


【本文经由慈济花莲本会授权,版权属于慈济基金会】
感恩您的关注!了解更多慈济讯息,请点击以下网址或扫描二维码:
大爱电视:http://www.daai.tv
慈济全球资讯网:http://www.tzuchi.org.tw
大爱网络电台:http://radio.newdaai.tv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註冊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晨钟起

GMT+8, 2025-4-21 02:40 , Processed in 0.02398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