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初发心在浦东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註冊
搜索
查看: 1510|回复: 0

静思妙莲华 诸子迷思怖畏告急(548) 2015-04-21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帖子

100

积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00
发表于 2015-4-21 04:38:5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静思晨语-静思妙莲华第548集
《法华经•譬喻品第三》诸子迷思怖畏告急 20150421

一念悲心大豪宅,如父视子法髓亲,
不忍子住火宅中,诸子迷思不求出,
慈父救子急思惟,权巧妙法善呵护。


⊙【复更思惟: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,诸子幼稚未有所识,恋着戏处,或当堕落为火所烧。】《法华经譬喻品第三》

⊙【我当为说怖畏之事,此舍已烧,宜时疾出,无令为火之所烧害。】《法华经譬喻品第三》

⊙我当为说怖畏之事:【我】喻佛不忍,为是众生而起大悲心,为设种种法,说诸苦谛,集诸烦恼生无明火,告急怖畏。

⊙此舍已烧:而诸子于大火烧宅,诸子迷失恋着,不求出离,长者慈父见子顽愚不求出,何能坐视?正是思惟救子之意。

【一念悲心大豪宅,如父视子法髓亲,不忍子住火宅中,诸子迷思不求出,慈父救子急思惟,权巧妙法善呵护。】
心很急啊!这种悲心,就像慈父在心疼孩子一样。大宅里这些孩子,若没有好好听话、受教,当父亲的心也会很担心。
【一念悲心大豪宅】。将三界譬喻成一个大宅,里面所有住的诸子、眷属,长者的悲念慈心全都涵盖。就如佛的心,面对众生,无人不念、无人不住,全都慈悲护念。
佛的心,【如父视子法髓亲】。佛对弟子那种法髓的亲,就像父亲的心在看孩子。
法髓,知道吧!看看我们【骨髓数据库】。有的人造血功能失调,罹患了白血病。现代的医疗科技发达,若有捐髓者的骨髓配对成功,将他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病患,就有机会康复。但是,配对没有那么容易,几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骨髓相符,很不容易。不过,生命为重,虽然配对的希望那么渺茫,只要现在科技办得到,我们必定将它发展起来,虽然要用很多世间财,却有机会救人。
有如将【无为法】的道理,转成了【有为法】。但是,这个技巧功能的【有为法】,就要有这样的技术、这样的智慧、这样的科学,将这些(医疗的理论)变成有形,并用很多条件来保护着,所以我们将【骨髓数据库】建立起来了。
还需要用很多人去劝导捐髓。血癌病患配对到之后,讯息来了,要去找出这个捐髓者,是不是健康存在?是不是还住在原来的地址?有的人是一二十年前抽血检验的,可能已移居国外,或是搬迁到其他地方,就要很用心找寻出这个人。即使捐髓者找到了,他愿意捐吗?本人愿意捐,家属答应吗?若不答应,要怎么办?要劝说,不断用心去劝说。一直到家属安心了,捐髓的人愿意,就赶紧成就这件功德。这就是骨髓移植的劝募过程。
想,有形的法能够将种种会合起来,那是出于无形的【无为法】,原来就有这样的物理、生理等等,这种道理看不到,却是原本就存在。在古时代还没有这样的技术、这样的仪器等等,佛陀的智慧就说出了【头目髓脑悉施人】,这是佛陀一念的悲心。
天下众生的生命,佛陀是那么重视,对生命的构造,佛陀的智慧是那么明澈。所以【一念悲心大豪宅】意思是说,佛陀──宇宙大觉者,慈悲大觉海,无事不知、无理不晓。在二千多年前,人体这么微细的生理构造,佛陀都知道。所以,在二千多年后的现在,这个道理已经有很多人去找,并找出了人体生理上所需要,有了这样的技术,怎么样的病该如何治疗。现在国际间有很多不同种族的骨髓数据库,不论肤色是黑、是白、是红、是黄,都可以在【骨髓数据库】里面,找出与他的造血干细胞相符的人,能去救人。
只要有心,绝对有办法救人。就像一位慈父,拥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大家庭,就是譬喻说法很圆满,智慧具足,悲智完具的心宅,像父亲这么有智慧,看到孩子生病也是不忍心。有的孩子是心理的病,有的孩子是生理的病。生理的病可以骨髓移植,能用药来医治,但是心理的病呢?
心理若有病,就如社会有一些人不顺道理,没有伦理道德观念,在社会为非作歹,这都是一念心。有的人明明知道是犯法而故意去犯;有的人是执着他的观念、思想,或是他的宗教观念,邪思、邪见、邪法等等,一直制造问题,这都是执着。有的人就不肯相信人生世间有因缘果报,像这样,在人道的轨道上,他种种的心态脱轨了。有的是无知,有的是故意,有的是偏邪等等,像是在玩火一样。明明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,这样做是损害人伦、损害道德,却偏偏去犯。佛也很无奈!
佛为一大事因缘来人间,只有一个目的,就像这个家庭的那位慈父,盼望家里的孩子都很听话,顺着伦理道德走,但是偏偏这些孩子我行我素。尽管【不忍子住火宅中】,但是【诸子迷思不求出】。知道这样不对了,这个地方危险,要赶紧离开,到安全的地方去,但是,不受教的众生,或是闻法而不受教奉行,还是迷思的众生。【慈父救子急思惟】,佛陀就像那个慈父,孩子再坏还是不舍放弃,所以要赶紧思惟想办法。这个法对你无效,想尽其他的方法来度你,这是佛心,大慈悲心,用【权巧妙法善呵护】,用什么方法你才能够接受呢?
还是要用方法。
所以说,佛很辛苦!一位已经脱离三界火宅,觉悟了天地宇宙万物真理的圣者,他还得要启动慈悲的觉海济度众生。偏偏众生就是这么不受教,哪怕是想要修学佛法,愿意听法的人,还是同样执迷不悟。所以,佛陀在人间开一个智慧的门,要教人人如何脱离愚痴,能入智慧的门。
前面这段经文说,【复更思惟: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,诸子幼稚未有所识】。火是从四面起,还有一些孩子在里面游戏,不懂得火会烧人。【诸子幼稚未有所识】,就是很幼稚,还不懂事。【恋着戏处,或当堕落为火所烧】。只贪恋在这个环境里,明明火已经逼烧至附近了,却还不知道人生苦短、人世无常。我们短暂的人生,要求无量的智慧,到底有多少时间可找到心的清净呢?要如何去除烦恼?应该不要再惹烦恼入心,所以不要再耽恋于我执;若是还恋着,是会堕落,甚至受业火所烧。

⊙【复更思惟: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,诸子幼稚未有所识,恋着戏处,或当堕落为火所烧。】《法华经譬喻品第三》

这段经文殷殷启示我们众生,三界无安如火宅,要赶紧脱离三界,声声逼紧不要再恋着了。有这个因缘接触佛法,每一天听来的法,要赶紧自我反省,自己有这样的烦恼否?若有,及时改正。世间事无常,我们要及时接受佛陀的教法,受教奉行菩萨道,错误的习气要赶紧改除。
这样的平时教导,既然人人没办法及时接受,还是【无常以为常】,今天的生命,以为明天还健在,像这样【无常执为常】,佛陀必定要赶紧告诉大家:【无常哦!无常逼近,五浊恶世已经在我们的面前了。】烦恼无明造作四大不调,三大灾、小三灾渐渐会合起来了,天灾人祸已经声声逼近了。
所以下面这段经文说,【我当为说怖畏之事,此舍已烧,宜时疾出,无令为火之所烧害。】
佛陀说:【我当为说怖畏之事。】开始要告诉大家:可惊!可怕!人间这么无常,人间这么苦难,人间灾难这么多,像火从四周包围过来了。赶紧从这个门出去,脱离烦恼的包袱;要赶紧接受佛法,清净我们的心,脱离污浊的门,开启智慧的门。

⊙我当为说怖畏之事:【我】喻佛不忍,为是众生而起大悲心,为设种种法,说诸苦谛,集诸烦恼生无明火,告急怖畏。

这是譬喻佛陀的慈悲与不忍心。
明明人间这么危险,这些人却还不晓得觉醒。佛陀不忍,【为是众生而起大悲心,为设种种法】。佛陀是为众生起大悲心,才要说这么多的法,苦口婆心,用种种的言教、譬喻来教育我们,但是我们人人还是执迷不悟,很执着自己这种烦恼。
所以【说诸苦谛,集诸烦恼生无明火,告急怖畏】。佛陀一直劝说:苦啊!【苦谛】,苦的真理,我们应该要去了解人生苦的真理,是从【集】种种的烦恼,生出了无明的火。现在这【集】种种烦恼,生出了无明火,已经告急了。佛陀开始告诉大家:很紧急,大家要晓得害怕。
说着这些,我自己的心真的也很急起来了,怎么办呢?人人的心,人人的习气,我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让人人将法听进去,将自己的习气改变过来?如何才能合和互协?将习气、烦恼去除,智慧生。【以戒为制度,以爱为管理】,我们是要戒自己,要去爱护别人,不是管别人。
若人人懂得这样,才叫做自爱;懂得自爱的人,才懂得爱他人;懂得爱他人的人,才是真正自爱的人。修行就是要修得自爱,不要被无明烦恼遮盖,若不懂得自爱,自然就不懂得爱人,却惹起了很多的烦恼,好像大宅着火了。

⊙此舍已烧:而诸子于大火烧宅,诸子迷失恋着,不求出离,长者慈父见子顽愚不求出,何能坐视?正是思惟救子之意。

【此舍已烧】,在大火宅中,这些孩子还是【迷失恋着】,不想要离开。所以【长者慈父见子顽愚】,非常顽固,很愚痴,【不求出离】。这位长者怎能安心坐在那里,他必定是赶紧再想办法,【正是思惟救子】的方法。
这就是佛陀为什么又再【复更思惟】。本来就要来说法,这样轻轻柔柔的说:人生无常、好好修行。却是有的人还执迷不悟,所以佛陀不得不急呼:五浊恶世,三灾已经起了,现在器世间大三灾、小三灾的现象,已经很明显了,难道大家还愿意恋着吗?
惊世的灾难已起,警世的觉悟应该也要提起了。大家应该好好用心把握,这个时间还能够听法,还有让我们反省的空间,所以希望大家要时时多用心!


【本文经由慈济花莲本会授权,版权属于慈济基金会】
感恩您的关注!了解更多慈济讯息,请点击以下网址或扫描二维码:
大爱电视:http://www.daai.tv
慈济全球资讯网:http://www.tzuchi.org.tw
大爱网络电台:http://radio.newdaai.tv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註冊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晨钟起

GMT+8, 2025-4-21 02:19 , Processed in 0.023028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