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初发心在浦东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註冊
搜索
查看: 1547|回复: 0

靜思妙蓮華 明因緣 修四諦 (557) 2015-05-04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帖子

100

积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00
发表于 2015-5-4 08:05:2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150504《靜思妙蓮華》明因緣 修四諦 (第557集)

【證嚴上人開示】

「四生皆從因緣生, 起心動念造善惡, 不由帶來業種子, 無明行識緣生死。」

四生皆從因緣生
起心動念造善惡
不由帶來業種子
無明行識緣生死


四生皆從因緣生。也就是說 天下一切的生物叫做四生,就是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。除了人類之外,很多、很多的生物,蠢動含靈無不都是在四生之中。人是胎生,其他如牛、羊等哺乳類動物也是胎生。小羊一生下來,牠就跪地吃母奶,是這麼的有規矩。除了胎生之外  還有卵生,這樣用外殼包覆著,孵化出來的。像雞、鴨、鳥等等飛禽這一類,都是從蛋孵化生來;而魚類一胎就有很多卵。

這就是天下之間,山河大地所有種種的生物,都在四生之中,不離這四種生態。這四種各有因緣,就是從因緣生。 佛陀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,這四種的生命也和人一樣,都有佛性;不論是牛、狗、豬、羊等等,或是飛禽走獸,都是有佛性。看到新聞報導,一隻老的母猩猩,看到主人在做家事,牠也會學,跟著牠的主人做事情,會擰布、會擦窗戶、會掃地,女主人會做的工作,牠都會做。你們想,這是動物還是人呢?牠的功能也沒有比人類差。 馬戲團的猴子,騎車繞桶箍的特技表演也不輸人。很多的動物可以這樣訓練出來。導盲犬能夠帶著盲眼的主人,安全地走到任何一個地方。你們想,這不是和人性很接近嗎?和人性接近,就和佛性接近。 說起動物的故事真不少,可見一切的生靈皆有佛性。為什麼我們可以做人,為什麼動物 牠出生為動物,任憑人類宰割?所生活的環境和人類差這麼多,到底是什麼原因?

就是因緣。我們常常說六道輪回,為善者生天道。若說,天道看不到,其實人間就有天堂。 有多少人多麼享受啊!一輩子含著金湯匙出生,一來到人間就有好的家庭、好的家世、好的栽培等等,這樣順利長大,所生活的環境就如在天堂。自己若是愛玩車的人,一個人有好幾輛車,甚至六七輛、十幾輛,甘願每天擦車,車還不捨得讓別人摸到,執著在這個車。 我們的榮譽董事裡面也有這樣的人,走入慈濟之後,明白了,就不當車奴才了。 以前他每天都在擦車,沒事就開一輛車出去跑一跑,回來了就趕緊再顧好它,明天再換另外一輛。我問他:你全部幾輛?他說:一星期就是七天,每天換一輛。你一天都要擦七輛車?他說:是啊!不過摸到車子很歡喜。 一輛車是多少錢?有六百多萬元,那是比較便宜的。六百多萬比較便宜?那最貴的呢?二千多萬。這樣,你不會很辛苦嗎?經過了一段時間,告訴我:師父,我瞭解您的意思了,我現在將那些車賣出去,我留一輛就好了。有一天,我問他:賣了之後要如何?錢捐國際賑災,或是其它有需要的,都可以。功德無量啊!
他也是一位美食者,天上飛的、水裡遊的、地上跑的,沒有一種他沒有吃過。甚至,聽到哪一個地方出名的東西,就專程搭飛機去吃。像這樣的人生,進入慈濟之後,現在已經素食了,常常出去現身說法。

人生轉變 為什麼轉變人生?因為他懂道理,瞭解四生隨著因緣,不能自己選擇,是隨起心動念造作的善惡緣。舍去了這個身體,將來我們出生在哪裡呢?是在胎生?在卵生?在濕生、化生?不知道,由不得我們自己。唯有顧好這念心。我們起心動念是行善或作惡呢?行善,造福緣,而若是作惡,就是造惡緣。我若是造惡,與惡的環境結上了緣,自然這股業力就牽引我們到那個惡道去。 在這人間,我們看得到各種畜生,也看得到餓鬼道。現在資訊發達,常常在電視畫面上看到,饑餓苦難的眾生,全身只剩皮包骨。還有人間的地獄道。若是有經濟能力、有因緣的人,生病可以在醫院裡得到照顧。但是有些病,即使有醫院的照護和檢查,也找不出病因,即使找到了病因,卻無法治療。苦,我是最苦的,我無法知道鄰床病人的苦。這種像在鐵床地獄。尤其是鋸腳、鋸手、拔舌、用火燒等等,這不就是在人間的地獄道嗎?這種惡業 這是隨緣牽引由不得自己。

看,人間有富貴如處天堂的人,人間有苦難折磨像在地獄中的人,這些善、惡道。不必再說人間以外的惡道,光是在人間就看得到的形態。 所以我們應該要瞭解道理,就是「不由帶來業種子。」 看到別人在享受,若早知道,我也要生在那個家庭。 有可能嗎?就算讓你若早知道,也不可能。因為我們若早知道,上輩子就要造善,不要造惡。這是過去生中造作的善惡業,不由帶來業種子,是由不得自己,就已經帶來了這輩子。 這輩子既然帶業而來了,還有因緣聽到佛法,我們要改造未來的人生。在什麼時候改造?現在改造,才能來生得。這輩子是這樣不理想的人生,我們就來改造,種下善因;若在這輩子是享受,我們要警惕著:不要消福,銀行存款再多都領得完。我們必定要及時再造福來生。 所以,我們這輩子是由不得自己的來到這個人生,但是還很有福,要常常感恩。來到這個人生,能夠得聞佛法,共同依止在臺灣,環境不錯,日日要感恩啊!

我們凡夫就是無明行識緣生死。我們說過了,佛陀來人間那是要和大家分享成佛的心靈境界,你要得到這個心靈境界,本身要有這樣的條件,那就是淨化你的心,用心修行。 釋迦佛也不是生下來就是佛,他也要經過五年的參訪、六年的苦行,才體會到宇宙人間的真理。這輩子是經過了這樣修行,他現相教我們修行的過程。其實,他在過去生中,已經無量數劫,也都是這樣修行過來。 雖然他已經覺悟,他心境是透徹如琉璃,很清淨,寂靜清澄與宇宙同體。不過,這個心境沒有辦法直接與大家分享。所以佛陀設種種方便法,應眾生根機,說「四諦法、「十二因緣法。」
前面的經文「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,種種珍玩奇異之物,情必樂著。」 已經瞭解眾生的根機,應機逗教,這是願意來接近佛法、聽佛法的人,才有辦法體會佛陀的法。

再接下來經文就說,「而告之言 ,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,汝若不取後必憂悔。」

知道這些孩子所需要的、所好樂的東西,他就趕快大聲叫了。因為這些孩子在火宅裡面不曉得要出來,怎麼叫就只是看著父親,不曉得要出來。長者不得不設想其他的方便法,知道這些孩子所樂著、所歡喜的是什麼,所以再喊:來,來,來,告訴你們。「 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,汝若不取後必憂悔」。趕快來啊!這個地方還有比在裡面更多、更好玩的東西,這個東西是很珍貴、很稀有,你們現在若不趕快出來,你沒有得到,以後你會後悔。用這樣的方式叫喚他的孩子,趕緊大聲喊叫,希望這些孩子可以趕快脫離開始在燃燒的地方。

⊙「而告之言:勸告其令修持四諦法,謂:此是苦,汝應知;此是集,汝應斷;此是滅,汝應證;此是道,汝應修」。

勸告其令修持四諦法。四諦法,就是苦、集、滅、道。當初佛陀開始說四諦法,人間種種的苦難,大家知道嗎?「此是苦,汝應知,世間這個地方有很多很多的苦難,來到人間無不都是受苦。」 有多少苦呢?人人都是平等,同樣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。生下來,過程中慢慢長大,少年、青年、中年,再來就老了。在成長的過程中,各人的環境不同,有的是生活的苦,有的是無明的苦。

父母寵愛 花花公子,就是不懂得要瞭解人間的道理,所做的都感覺大家是對不起他,像這種 愛的東西很多很多,愛不到就煩惱、憎恨,這也算是苦。何況人與人之間,愛的 我就一直追求,不擇手段去追求,在這當中,那就是「求不得」的苦,或者是愛的人愛不到的苦,「求不得」「愛別離」,甚至「怨憎會」等等,所以佛陀就說:「此是苦,汝應知」。

大家要知道來到人生都是苦。你細細思惟,靜靜想想看,哪一件事情 是讓我們歡喜很長久的?沒有一件事情,是讓我們長久歡喜的,都是不斷在無常變遷,何況很多突發性的意外災難。苦! 苦不堪啊!我們要知道,佛陀說「此是苦,汝應知」。

「此是集,汝應斷」。這全都是我們的執著。我們人生就是有執著,才在那個地方,這樣在計較、起心動念,看到好的東西 我們就是要爭、要取。看看,常常為了這種珠寶 起了盜與搶的心。 你知道 那些東西 都破壞多少的山河大地呢?知道一塊寶石 就要炸掉多大的山窟,才有辦法發現這樣的寶石。這就是「集」──集來我們現在人間 這樣四大不調和、地球被破壞,都是人類那念心,所以這都是「集」來的「 集」種種的業。所以這我們要斷,要不然「 集」來這麼多業,後來的人受苦無窮,我們的來生會去哪裡?,我們也不知道 。所以「此是集,汝應斷。」
我們不只要斷,我們要「滅」。這輩子不要再一直貪下去了,同時我們要趕緊修清淨行,來瞭解這些道理。所以「滅」,滅掉了你貪欲的心,不只不要去做,連心也要清淨。所以「此是滅,汝應證。」

「此是道,汝應修」,這是「道」 我們要好好地修。佛陀告訴我們這些道理,又開路讓我們走,這「四諦法」還要讓我們知道:我們如何來的?來了 到底是「集」哪幾項的因素來做人?再接下去就是「十二因緣」。他用四諦法,就是大家都普遍能聽 都能瞭解因緣果報等等,用方便、譬喻 這樣都用在這個「四諦法」之中。
很多的道理,很多的因緣果報都在這「四諦法」中 。而我們人是怎麼來的 那就要了解「十二因緣 。各位,「四諦法」就有很多道理讓我們瞭解,「十二因緣」解釋也還要時間,所以請大家及時,先將「四諦法」瞭解,我們後面再瞭解「十二因緣」法的次序。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註冊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晨钟起

GMT+8, 2025-4-21 02:28 , Processed in 0.02395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